1998年4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备厅〔1998〕3号)第十六条规定:学报编辑部应根据有关规定向刊发文章的作者支付稿酬,并参照有关标准向审稿人支付审稿费。学报编辑部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编辑人员发放编辑费、校对费等。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保证学报的基本办刊经费。第二十条规定:学报编辑部应加强财务管理,节约开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刊物成本,学报编辑部亦可根据出版、工商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与编辑出版业务有关的经营项目,扩大办刊经费来源。
  2002年9月13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要转变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理念,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刊模式和千刊一面的局面,鼓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的办刊机制,在管理体制和办刊模式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不断增强刊物的活力和竞争力,使高校社科学报的工作更加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
  2002年10月3 1日《教育部通报》第18期上刊载的袁贵仁副部长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我们在考虑社科学报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化性质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它确实有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所有精神产品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完全不考虑经济因素,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也是很难坚持的。通过我们的工作,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汉文版、教育科学版主编,副编审刘成法《高校社科学报编辑应强化市场意识》(文章编号1001-7623(2002)06-0102-04):全国多数社科学报面临缺好稿、缺经费、缺编辑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通过市场化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办刊经费短缺,制约着学报的发展。根据对上海22家高校学报经费调查,13家学报拨款额为每期1.5万元(包括办公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给学报的拨款每期在万元以下。为维护作者的著作权,1999年4月国家版权局颁布了《出版文字作品的报酬规定》,要求报刊刊载作品后一个月以内向著作权人支付每千字30-100元的报酬。据了解,多数学报编辑部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什么提高印刷质量和以丰厚的稿酬吸引好文章,只是一句空话。编辑力量不足,影响编辑质量。现在多数学报编辑部没有达到“专职编辑季刊3人,双月刊5人,月刊7人”的标准,有的双月刊学报长期只有两名专职编辑超负荷工作,个别季刊学报只有一个人顶着,编辑疲于应付,至于质量如何,能否按期出版,就难以顾及。学报利用封三、封底做一些内容健康的广告,每一期广告收入2000-3000元,一本双月刊学报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能购置两台计算机,坚持两三年,就可以给每位编辑配备一台计算机,联网后还能实现在家办公,工作效率会明显提高。如果全靠学校拨款,就是等上三年五载,也很难办到。现在各校学报的定价,基本不考虑成本。按每位编辑一年编辑两期学报(每期二十多万字)计算,每期学报的人员成本费至少一万元。一本A4开本、120页的学报排版、印刷、封面制作,每期按1000册计算,需要近万元。审稿费、稿酬6000-8000元。三项开支相加后,就能清楚地计算出每本学报的成本价为20-25元。
  2003年第11期《出版广角》刊发(作者:钱荣贵)《我国学术期刊的问题与出路》:目前我国有4876种科技期刊、约2500种社科期刊,两项合计,学术期刊的总数已逾7000种。为数不少的学术期刊似乎已“看破红尘”,来钱就发,“作坊式”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些期刊甚至大肆向作者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实为“圈钱”),竟办成了月刊、半月刊了,每期竟达300来页。这么一个状况,怎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呢?
  2005年9月28日华夏时报供稿(本报实习生王禁)《清华退学博士引出潜规则之争 刊登论文要版面费》:有一位文学博士透露,70%核心期刊都要版面费,有些还要审稿费。
  最近几年,有学报用专刊、增刊、论文集等办法解决部分教师急于发表论文应对职称评聘的问题,发表论文的教师承担学报增刊的发行成本,一般是按每页交版面费100元,有的是按每千字版面费80元或者开云(中国)官方,还另交评审费、加急费。教师每发表一篇论文约需支付成本500元左右。凡是发表论文的,就是能“承受”的。有部分教师表示负担过重。有的刊物的版面费是贫困的教师们“抬”起来的。如果教师们坚持不懈地与刊物讨价还价,那么,发论文的成本会得到有效控制。教师发论文,要坚持通过邮局汇款,索要正规发票,以减少被骗的可能性,一旦受骗,坚决举报,并且在网络上广泛宣传揭露,即防止开云(中国)官方的人受骗,也便于执法机关查处非法出版行为和诈骗行为。
  《高检院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第127次党组会议通过)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奖按照下列标准分别予以奖励:一、在权威报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检察基础理论论文,按千字2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二、在知名期刊(包括教育部各直属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的学报、法学期刊)上发表的检察基础理论论文,按千字5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发表科技论文的奖励实施办法》(校科〔2003〕43号 ):做好科技论文的管理工作是与国际接轨,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一、教师发表一篇SCI论文,奖励6000元人民币,其中1000元现金,5000元科研经费。二、教师发表一篇EI论文,奖励1000元人民币。三、教师发表一篇ISTP论文,奖励300元人民币。四、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较多次的教师,奖励办法为:一等奖1名,奖励5000元现金;二等奖4名,奖励3000元现金;三等奖5名,奖励2000元现金。五、教师发表一篇一级论文,资助版面费300元,发表一篇核心论文,资助版面费150元,会议论文资助60元。
  《上海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在国外、境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经国家图书馆或上海图书馆检索确认的,凭发表论文的原件及确认材料发给一次性奖励人民币 2000元。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以及被《新华文摘》转摘全文的,每千字奖励 2000元。凡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字奖励 800元。凡在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字奖励 300元。在重要报纸的理论版发表论文的,每千字奖励 800元。
  目前,一些刊物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发表费,价格随时变化。本科刊物高于专科刊物。一般情况下,正刊版面费为平均每千字200元左右,增刊版面费为平均每千字100元左右。各学校可以全额报销国家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并且参照外单位的论文奖励标准,对发表论文的教职工发放科研奖励费,以解决教师发表论文赔钱的问题。
"/>   1998年4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备厅〔1998〕3号)第十六条规定:学报编辑部应根据有关规定向刊发文章的作者支付稿酬,并参照有关标准向审稿人支付审稿费。学报编辑部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编辑人员发放编辑费、校对费等。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保证学报的基本办刊经费。第二十条规定:学报编辑部应加强财务管理,节约开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刊物成本,学报编辑部亦可根据出版、工商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与编辑出版业务有关的经营项目,扩大办刊经费来源。
  2002年9月13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要转变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理念,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刊模式和千刊一面的局面,鼓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的办刊机制,在管理体制和办刊模式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不断增强刊物的活力和竞争力,使高校社科学报的工作更加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
  2002年10月3 1日《教育部通报》第18期上刊载的袁贵仁副部长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我们在考虑社科学报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化性质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它确实有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所有精神产品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完全不考虑经济因素,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也是很难坚持的。通过我们的工作,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汉文版、教育科学版主编,副编审刘成法《高校社科学报编辑应强化市场意识》(文章编号1001-7623(2002)06-0102-04):全国多数社科学报面临缺好稿、缺经费、缺编辑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通过市场化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办刊经费短缺,制约着学报的发展。根据对上海22家高校学报经费调查,13家学报拨款额为每期1.5万元(包括办公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给学报的拨款每期在万元以下。为维护作者的著作权,1999年4月国家版权局颁布了《出版文字作品的报酬规定》,要求报刊刊载作品后一个月以内向著作权人支付每千字30-100元的报酬。据了解,多数学报编辑部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什么提高印刷质量和以丰厚的稿酬吸引好文章,只是一句空话。编辑力量不足,影响编辑质量。现在多数学报编辑部没有达到“专职编辑季刊3人,双月刊5人,月刊7人”的标准,有的双月刊学报长期只有两名专职编辑超负荷工作,个别季刊学报只有一个人顶着,编辑疲于应付,至于质量如何,能否按期出版,就难以顾及。学报利用封三、封底做一些内容健康的广告,每一期广告收入2000-3000元,一本双月刊学报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能购置两台计算机,坚持两三年,就可以给每位编辑配备一台计算机,联网后还能实现在家办公,工作效率会明显提高。如果全靠学校拨款,就是等上三年五载,也很难办到。现在各校学报的定价,基本不考虑成本。按每位编辑一年编辑两期学报(每期二十多万字)计算,每期学报的人员成本费至少一万元。一本A4开本、120页的学报排版、印刷、封面制作,每期按1000册计算,需要近万元。审稿费、稿酬6000-8000元。三项开支相加后,就能清楚地计算出每本学报的成本价为20-25元。
  2003年第11期《出版广角》刊发(作者:钱荣贵)《我国学术期刊的问题与出路》:目前我国有4876种科技期刊、约2500种社科期刊,两项合计,学术期刊的总数已逾7000种。为数不少的学术期刊似乎已“看破红尘”,来钱就发,“作坊式”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些期刊甚至大肆向作者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实为“圈钱”),竟办成了月刊、半月刊了,每期竟达300来页。这么一个状况,怎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呢?
  2005年9月28日华夏时报供稿(本报实习生王禁)《清华退学博士引出潜规则之争 刊登论文要版面费》:有一位文学博士透露,70%核心期刊都要版面费,有些还要审稿费。
  最近几年,有学报用专刊、增刊、论文集等办法解决部分教师急于发表论文应对职称评聘的问题,发表论文的教师承担学报增刊的发行成本,一般是按每页交版面费100元,有的是按每千字版面费80元或者开云(中国)官方,还另交评审费、加急费。教师每发表一篇论文约需支付成本500元左右。凡是发表论文的,就是能“承受”的。有部分教师表示负担过重。有的刊物的版面费是贫困的教师们“抬”起来的。如果教师们坚持不懈地与刊物讨价还价,那么,发论文的成本会得到有效控制。教师发论文,要坚持通过邮局汇款,索要正规发票,以减少被骗的可能性,一旦受骗,坚决举报,并且在网络上广泛宣传揭露,即防止开云(中国)官方的人受骗,也便于执法机关查处非法出版行为和诈骗行为。
  《高检院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第127次党组会议通过)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奖按照下列标准分别予以奖励:一、在权威报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检察基础理论论文,按千字2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二、在知名期刊(包括教育部各直属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的学报、法学期刊)上发表的检察基础理论论文,按千字5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发表科技论文的奖励实施办法》(校科〔2003〕43号 ):做好科技论文的管理工作是与国际接轨,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一、教师发表一篇SCI论文,奖励6000元人民币,其中1000元现金,5000元科研经费。二、教师发表一篇EI论文,奖励1000元人民币。三、教师发表一篇ISTP论文,奖励300元人民币。四、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较多次的教师,奖励办法为:一等奖1名,奖励5000元现金;二等奖4名,奖励3000元现金;三等奖5名,奖励2000元现金。五、教师发表一篇一级论文,资助版面费300元,发表一篇核心论文,资助版面费150元,会议论文资助60元。
  《上海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在国外、境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经国家图书馆或上海图书馆检索确认的,凭发表论文的原件及确认材料发给一次性奖励人民币 2000元。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以及被《新华文摘》转摘全文的,每千字奖励 2000元。凡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字奖励 800元。凡在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字奖励 300元。在重要报纸的理论版发表论文的,每千字奖励 800元。
  目前,一些刊物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发表费,价格随时变化。本科刊物高于专科刊物。一般情况下,正刊版面费为平均每千字200元左右,增刊版面费为平均每千字100元左右。各学校可以全额报销国家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并且参照外单位的论文奖励标准,对发表论文的教职工发放科研奖励费,以解决教师发表论文赔钱的问题。
"/>

教师发表论文的经常性成本

1 楼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1997年颁布的《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新出图(1997)53号)明确规定:“出版工作者在组稿和编辑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名义,向供稿单位或个人索取和收受各种费用(如审稿费、编辑费、校对费等),不得索取和收受礼品、礼金或有价证券等。”“出版单位或个人不得以出版个人或企事业单位名录或约稿收费等名义,向供稿单位或个人以任何名义索取任何费用。”   1998年4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备厅〔1998〕3号)第十六条规定:学报编辑部应根据有关规定向刊发文章的作者支付稿酬,并参照有关标准向审稿人支付审稿费。学报编辑部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向编辑人员发放编辑费、校对费等。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保证学报的基本办刊经费。第二十条规定:学报编辑部应加强财务管理,节约开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刊物成本,学报编辑部亦可根据出版、工商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开展与编辑出版业务有关的经营项目,扩大办刊经费来源。   2002年9月13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2〕10号):要转变高校社科学报的办刊理念,打破传统封闭的办刊模式和千刊一面的局面,鼓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的办刊机制,在管理体制和办刊模式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不断增强刊物的活力和竞争力,使高校社科学报的工作更加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   2002年10月3 1日《教育部通报》第18期上刊载的袁贵仁副部长在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我们在考虑社科学报的意识形态性质、文化性质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它确实有一个经济效益的问题。所有精神产品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完全不考虑经济因素,在当前的大背景下,也是很难坚持的。通过我们的工作,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社汉文版、教育科学版主编,副编审刘成法《高校社科学报编辑应强化市场意识》(文章编号1001-7623(2002)06-0102-04):全国多数社科学报面临缺好稿、缺经费、缺编辑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通过市场化才能得到彻底解决。办刊经费短缺,制约着学报的发展。根据对上海22家高校学报经费调查,13家学报拨款额为每期1.5万元(包括办公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给学报的拨款每期在万元以下。为维护作者的著作权,1999年4月国家版权局颁布了《出版文字作品的报酬规定》,要求报刊刊载作品后一个月以内向著作权人支付每千字30-100元的报酬。据了解,多数学报编辑部达不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什么提高印刷质量和以丰厚的稿酬吸引好文章,只是一句空话。编辑力量不足,影响编辑质量。现在多数学报编辑部没有达到“专职编辑季刊3人,双月刊5人,月刊7人”的标准,有的双月刊学报长期只有两名专职编辑超负荷工作,个别季刊学报只有一个人顶着,编辑疲于应付,至于质量如何,能否按期出版,就难以顾及。学报利用封三、封底做一些内容健康的广告,每一期广告收入2000-3000元,一本双月刊学报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能购置两台计算机,坚持两三年,就可以给每位编辑配备一台计算机,联网后还能实现在家办公,工作效率会明显提高。如果全靠学校拨款,就是等上三年五载,也很难办到。现在各校学报的定价,基本不考虑成本。按每位编辑一年编辑两期学报(每期二十多万字)计算,每期学报的人员成本费至少一万元。一本A4开本、120页的学报排版、印刷、封面制作,每期按1000册计算,需要近万元。审稿费、稿酬6000-8000元。三项开支相加后,就能清楚地计算出每本学报的成本价为20-25元。   2003年第11期《出版广角》刊发(作者:钱荣贵)《我国学术期刊的问题与出路》:目前我国有4876种科技期刊、约2500种社科期刊,两项合计,学术期刊的总数已逾7000种。为数不少的学术期刊似乎已“看破红尘”,来钱就发,“作坊式”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些期刊甚至大肆向作者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实为“圈钱”),竟办成了月刊、半月刊了,每期竟达300来页。这么一个状况,怎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呢?   2005年9月28日华夏时报供稿(本报实习生王禁)《清华退学博士引出潜规则之争 刊登论文要版面费》:有一位文学博士透露,70%核心期刊都要版面费,有些还要审稿费。   最近几年,有学报用专刊、增刊、论文集等办法解决部分教师急于发表论文应对职称评聘的问题,发表论文的教师承担学报增刊的发行成本,一般是按每页交版面费100元,有的是按每千字版面费80元或者开云(中国)官方,还另交评审费、加急费。教师每发表一篇论文约需支付成本500元左右。凡是发表论文的,就是能“承受”的。有部分教师表示负担过重。有的刊物的版面费是贫困的教师们“抬”起来的。如果教师们坚持不懈地与刊物讨价还价,那么,发论文的成本会得到有效控制。教师发论文,要坚持通过邮局汇款,索要正规发票,以减少被骗的可能性,一旦受骗,坚决举报,并且在网络上广泛宣传揭露,即防止开云(中国)官方的人受骗,也便于执法机关查处非法出版行为和诈骗行为。   《高检院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奖励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第127次党组会议通过)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奖按照下列标准分别予以奖励:一、在权威报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人民日报(理论版)》)上发表的检察基础理论论文,按千字2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二、在知名期刊(包括教育部各直属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的学报、法学期刊)上发表的检察基础理论论文,按千字5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发表科技论文的奖励实施办法》(校科〔2003〕43号 ):做好科技论文的管理工作是与国际接轨,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的迫切需要。一、教师发表一篇SCI论文,奖励6000元人民币,其中1000元现金,5000元科研经费。二、教师发表一篇EI论文,奖励1000元人民币。三、教师发表一篇ISTP论文,奖励300元人民币。四、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较多次的教师,奖励办法为:一等奖1名,奖励5000元现金;二等奖4名,奖励3000元现金;三等奖5名,奖励2000元现金。五、教师发表一篇一级论文,资助版面费300元,发表一篇核心论文,资助版面费150元,会议论文资助60元。   《上海政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在国外、境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经国家图书馆或上海图书馆检索确认的,凭发表论文的原件及确认材料发给一次性奖励人民币 2000元。在《求是》、《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以及被《新华文摘》转摘全文的,每千字奖励 2000元。凡在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字奖励 800元。凡在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每千字奖励 300元。在重要报纸的理论版发表论文的,每千字奖励 800元。   目前,一些刊物向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费、发表费,价格随时变化。本科刊物高于专科刊物。一般情况下,正刊版面费为平均每千字200元左右,增刊版面费为平均每千字100元左右。各学校可以全额报销国家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版面费,并且参照外单位的论文奖励标准,对发表论文的教职工发放科研奖励费,以解决教师发表论文赔钱的问题。
2011-06-21 1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