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将至,传统习俗猜灯谜,吃元宵等玩味不尽,恰书中提及“金吾不禁”之语,倍感有意,于是乎寻经剧典,旁征博引,出此文章,以贺佳节。<br> 唐·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br> 金吾:古官名,掌管京城的戒备,禁止人们夜间行走;不禁:开放禁令。特指元宵佳节解除宵禁。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br><br> 后有苏味道之《正月十五夜》如此写道:<br>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br>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br>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br>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br><br>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闹,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br><br> 漏:古代的计时器具。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通俗的来讲:正月十五及前后各一天都不禁鞭了,漏鼓就不必提示和催促人们了,大家伙放开high吧!大唐盛世之掠影可见一斑,不禁令人神往啊。<br><br> 后至大清朝,雍正皇帝表彰山西巡抚诺敏,申斥田文镜的朱批谕旨刚刚发出,诺敏便接到了京函,是时国丧除服,新君御极,既是改元大庆又逢元宵佳节,诺敏按捺不住心头欢喜,因传出宪命:太原城自正月十三至十七金吾不禁军民观灯五日!被国丧大礼拘得发急的人们顿时如囚鸟出笼,开锁猴儿般不知怎么兴头才好了。自总督衙门告示贴出,晋祠至介子推庙连绵数十里彩灯高照,画坊高结,芦棚通衢连巷,灯市星罗棋布,入夜时城厢内擎灯出售的密如繁星,勾心斗角镂金错彩各呈花样。周围上百里的乡居小民哪个不要看这富贵风流景象?纷纷涌进城来,把个太原七十二条街挤得万头攒动,什么壁灯、写生、书画、灯谜棚、走马灯、盘龙舞凤、走百戏、打莽式、踩高跷、打社火、女红男绿走百病的,扮作各式各样故事街头演戏的、卖艺的卖小吃的,浑浑噩噩、茫茫杂杂把太原城装点得一片火树银花,成了不夜之城。<br> 可是早在田文镜来太原前,雍正严旨重申:各地督抚,……为圣祖爷(康熙)心丧三年。可是这太原城里却爆竹喧天,烟火怒放。圣祖驾崩尚未满三月,你诺敏安得什么心?又在为谁庆祝?……田文镜就此给雍正参了一本,再加上山西国库亏空等问题,诺敏就被雍正给秒了。<br><br> 时过境迁,如今正月十五北京城已高楼林立、桥路四通、车水车龙,即使有“金吾不禁夜”,也很难感受到“玉漏莫相催”的佳节味道了。但历史的车轮仍是毫不动摇的向前滚动,由此想到,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的影响作何评判?!置于此,个人甚感淼淼,无言以对,感概万千。<br><br> 笔不前驰了,祝福我的小伙伴们元宵快乐,“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br>"/> 元宵佳节将至,传统习俗猜灯谜,吃元宵等玩味不尽,恰书中提及“金吾不禁”之语,倍感有意,于是乎寻经剧典,旁征博引,出此文章,以贺佳节。<br> 唐·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br> 金吾:古官名,掌管京城的戒备,禁止人们夜间行走;不禁:开放禁令。特指元宵佳节解除宵禁。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br><br> 后有苏味道之《正月十五夜》如此写道:<br>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br>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br>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br>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br><br>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闹,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br><br> 漏:古代的计时器具。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通俗的来讲:正月十五及前后各一天都不禁鞭了,漏鼓就不必提示和催促人们了,大家伙放开high吧!大唐盛世之掠影可见一斑,不禁令人神往啊。<br><br> 后至大清朝,雍正皇帝表彰山西巡抚诺敏,申斥田文镜的朱批谕旨刚刚发出,诺敏便接到了京函,是时国丧除服,新君御极,既是改元大庆又逢元宵佳节,诺敏按捺不住心头欢喜,因传出宪命:太原城自正月十三至十七金吾不禁军民观灯五日!被国丧大礼拘得发急的人们顿时如囚鸟出笼,开锁猴儿般不知怎么兴头才好了。自总督衙门告示贴出,晋祠至介子推庙连绵数十里彩灯高照,画坊高结,芦棚通衢连巷,灯市星罗棋布,入夜时城厢内擎灯出售的密如繁星,勾心斗角镂金错彩各呈花样。周围上百里的乡居小民哪个不要看这富贵风流景象?纷纷涌进城来,把个太原七十二条街挤得万头攒动,什么壁灯、写生、书画、灯谜棚、走马灯、盘龙舞凤、走百戏、打莽式、踩高跷、打社火、女红男绿走百病的,扮作各式各样故事街头演戏的、卖艺的卖小吃的,浑浑噩噩、茫茫杂杂把太原城装点得一片火树银花,成了不夜之城。<br> 可是早在田文镜来太原前,雍正严旨重申:各地督抚,……为圣祖爷(康熙)心丧三年。可是这太原城里却爆竹喧天,烟火怒放。圣祖驾崩尚未满三月,你诺敏安得什么心?又在为谁庆祝?……田文镜就此给雍正参了一本,再加上山西国库亏空等问题,诺敏就被雍正给秒了。<br><br> 时过境迁,如今正月十五北京城已高楼林立、桥路四通、车水车龙,即使有“金吾不禁夜”,也很难感受到“玉漏莫相催”的佳节味道了。但历史的车轮仍是毫不动摇的向前滚动,由此想到,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的影响作何评判?!置于此,个人甚感淼淼,无言以对,感概万千。<br><br> 笔不前驰了,祝福我的小伙伴们元宵快乐,“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br>"/>

说文解词之关于元宵节

1 楼
元宵佳节将至,传统习俗猜灯谜,吃元宵等玩味不尽,恰书中提及“金吾不禁”之语,倍感有意,于是乎寻经剧典,旁征博引,出此文章,以贺佳节。
唐·韦述《西都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
金吾:古官名,掌管京城的戒备,禁止人们夜间行走;不禁:开放禁令。特指元宵佳节解除宵禁。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后有苏味道之《正月十五夜》如此写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闹,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漏:古代的计时器具。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通俗的来讲:正月十五及前后各一天都不禁鞭了,漏鼓就不必提示和催促人们了,大家伙放开high吧!大唐盛世之掠影可见一斑,不禁令人神往啊。

后至大清朝,雍正皇帝表彰山西巡抚诺敏,申斥田文镜的朱批谕旨刚刚发出,诺敏便接到了京函,是时国丧除服,新君御极,既是改元大庆又逢元宵佳节,诺敏按捺不住心头欢喜,因传出宪命:太原城自正月十三至十七金吾不禁军民观灯五日!被国丧大礼拘得发急的人们顿时如囚鸟出笼,开锁猴儿般不知怎么兴头才好了。自总督衙门告示贴出,晋祠至介子推庙连绵数十里彩灯高照,画坊高结,芦棚通衢连巷,灯市星罗棋布,入夜时城厢内擎灯出售的密如繁星,勾心斗角镂金错彩各呈花样。周围上百里的乡居小民哪个不要看这富贵风流景象?纷纷涌进城来,把个太原七十二条街挤得万头攒动,什么壁灯、写生、书画、灯谜棚、走马灯、盘龙舞凤、走百戏、打莽式、踩高跷、打社火、女红男绿走百病的,扮作各式各样故事街头演戏的、卖艺的卖小吃的,浑浑噩噩、茫茫杂杂把太原城装点得一片火树银花,成了不夜之城。
可是早在田文镜来太原前,雍正严旨重申:各地督抚,……为圣祖爷(康熙)心丧三年。可是这太原城里却爆竹喧天,烟火怒放。圣祖驾崩尚未满三月,你诺敏安得什么心?又在为谁庆祝?……田文镜就此给雍正参了一本,再加上山西国库亏空等问题,诺敏就被雍正给秒了。

时过境迁,如今正月十五北京城已高楼林立、桥路四通、车水车龙,即使有“金吾不禁夜”,也很难感受到“玉漏莫相催”的佳节味道了。但历史的车轮仍是毫不动摇的向前滚动,由此想到,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的影响作何评判?!置于此,个人甚感淼淼,无言以对,感概万千。

笔不前驰了,祝福我的小伙伴们元宵快乐,“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015-03-05 1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