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在提高全面素质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中既有培养思想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功能又有培养心里素质及劳动技能的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应牢记数学素质教育的两个基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将数学思想贯彻思维训练始终,引导学生数学的看、数学的想,同时将语言训练融于思维之中,指点学生数学的说。同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注重数学的思想方法,促进数学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
数学、教育目标、素质教育
正文:
当今时代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更是经济知识全面崛起的时代,为了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中学阶段的主打学科—数学,更要顺应时代,全面贯彻数学教育目标并与之将素质教育思想融于一体真正做到提高素质,增长知识。下面就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浅谈几点。
素质,是指在通过环境影响或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这个结构包括政治的、知识的、心理的品质及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的教育、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质、科学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基础教育。
由于素质教育是全面的,综合性的整体教育,教育需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又由于素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它非短期可以奏效,所以素质的提高需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方可实现。那种素质教育只要靠第二课堂的观点是对素质教育的曲解,事实上,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及目标。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工具和研究工具,它是生活、学习、生产、科研必不可缺的工具。在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的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中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应有数学学科的特点及教学目的而确定。新颁发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育大纲》规定,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简单的推理,画图以及绘制图表技能”。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辩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品质。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既又培养思想品质素质,智能素质的功能,又有培养心理素质及劳动技能的功能。
明确了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及功能的同时,还要明确两个基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虽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流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数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重视完成认知目标,忽视情感、意志、观念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传承式、满堂灌、重结论、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等等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不能牢记两个基本目标,他们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大众教育”,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摒弃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又要明确知识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关。紧抓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进行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智能素质中的思维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中辩证唯物主义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实现途径和方法
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功能的实现不是抽象的,而应看的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并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最终落实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上。依照教学的过程实际,分阶段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想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使数学素质中的看、想、说、做四要素体现于每一节课。
同时,重视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当前,普通重视认知目标的落实,而忽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还没有做到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注重“问题解决”培养应用意思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