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心理机构-杨靖
我想我应该是首创心理学意义上的家庭生态这个术语吧。家庭生态指的是家庭内部的日常情绪状态以及所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质量。
从最早的侧重医学知识到后来的营养学知识,以及今天的教育学知识,中国的家长在育儿焦虑的影响下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育儿知识库。许多父母年均花费数千甚至数万的费用用于早教、幼小衔接班之类的育儿课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各种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在起跑线上。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却看到非常多的孩子和家长愁容满面、情绪失控、沉迷网络、亲子冲突、厌学逃课、自暴自弃……在3岁、7岁、10岁、初中阶段各种问题大爆发,甚至让人感慨无力回天……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与孩子的学前经历有关,都与家庭生态有关,要么是父母有情绪病,要么是家庭内部冲突不断。
人不能孤独的活着,每个人都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成为今天的自己,在人际互动中人们彼此受到情绪感染并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特征。在所有的人际互动中,原生家庭内部的互动显然是最重要的,因为父母是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最早作画的人,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模板,也是孩子情绪最大的影响者。
人是情绪性动物,每个人都在接收解读他人的情绪、也在发散自己的情绪给他人。在一个积极乐观的情绪氛围中,大部分人都是心理健康的。而在一个消极悲观的情绪氛围中,长期保持心理健康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对于情绪管理能力很弱,正在快速成长的婴幼儿、儿童来说,他们容易适应原生家庭的积极情绪状态却几乎无力抵抗消极情绪的伤害。可怕的是后期经验很难替换早期经验,更常见的是健康的早期经验被有害的后期经验所覆盖……在没有专业心理干预的情况下,情绪记忆往往可以相伴一生。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儿童期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成年后的职业发展与人际状况,为何给一岁多的孩子做安全依恋测试可以很精确地预测他的未来。
怎样才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让孩子拥有健康心理,强大心力!
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角度来说,学龄前孩子最需要培养的就是以乐观积极、自控力、自信心、社交能力、学习主动性为核心的健康心理。智力开发可以让父母笑一时,心理健康才能让孩子笑一世。哈佛大学早有研究结论: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弊大于利,容易把孩子坑成被动型人格。病态人格一旦形成若非有效而长期的心理咨询,改变也几无可能,只能是当事人受苦一生。然而,相较于健康心理的培养,智力、体育、艺术能力的开发算是难度小见效快,也不需要父母有太多自我改造予以配合,当然太多人选择这样的方式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
然而,我想说这真是目光短浅的、偷懒的育儿!人生是场马拉松,赢在起跑线没有那么重要,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的最好!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只不过是早教之类的商家通过营造“育儿焦虑”所采取的市场策略而已。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不过是希望孩子高考能够出类拔萃而已,可是统计表明这么多年的高考状元无论是在学术、政界、商界的表现都泯然众人,没有太多过人之处。而取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人多数是高考前名列班级5到10者,因为他们焦虑感更少,心理更健康!
太少人知道,心理健康特质几乎不可能能在珠心算、体育、艺术等课堂上得到系统有效的培养,而只能通过父母的情绪感染、亲身示范于无声处默默的塑造,这是从出生就开始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而绝非周末兴趣班或者某某夏令营之类的短期强化可以搞定的。因为育儿先育己,身教甚于言说。正常的孩子先天就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他们总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根据模仿法则和社会学习理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孩子则是父母弱点的放大版!在我看来,赢在起跑线也好,笑对人生终点也好,开云(中国)官方的看父母能否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生态,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有持久的竞争力。
道理我都懂,尽管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太多人的人生常态。可悲的是,当一个人成为父母后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父母当初的养育方式应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会把从童年就观察体会到的人际互动经验特别是错误经验适用到自己的伴侣和家人身上,从而实现了病态家庭生态的代际传递。台湾著名身心灵导师赖佩霞做ted演讲时说,结了婚才知道自己有多恶毒!是的,只有在伴侣关系里,在家庭里我们才能大胆甚至肆无忌惮的展示自己的人格缺陷,暴露自己的核心弱点。然而可悲的是,人类的知觉倾向之一就是对人严厉对己仁慈,总期望外界为自己而改变,把主要甚至全部的过错责任归咎于他人。所以,人们总是太难太不愿意改变自己,更喜欢抱怨与指责。要知道,冲突引发冲突,敌意激发敌意。没有反省就没有宽恕,没有反省就没有成长,没有反省就没有幸福。
作为一个自评算是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我认为反思和觉醒能力是一种非常稀缺的理智资源,这种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培养与不断强化,当你的第一任老师就没有这种能力的时候,你怎么可能轻易拥有它?所以,太多的家庭因为这种能力的不足,而频繁处于冲突或者冷战的状态,成长于其中的孩子若要心力强大拥有幸福实属不易。曾经有位求助者对我说,我不想回家,每次想到家都觉得“阴冷刺骨”。对,原话就是阴冷刺骨,因为她对父母冷战了二十年,互相折磨了二十年,所以,她也缺乏爱的能力总是无法与伴侣和睦相处,因此罹患抑郁……
无数的个案经验表明,家庭生态好,孩子坏也坏不到哪去,家庭生态恶化,孩子健康成长则是奇迹。家庭生态好,亲子关系更自然更和谐;家庭生态恶化,孩子的青春期前后更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害人害己,甚至不可弥补……
家庭生态的影响大过早教、父母陪伴、玩具数量等所有因素对于孩子的影响。因为只有健康的家庭生态,孩子才能更少分泌皮质醇,更快乐,更自信;更敢于坚持自我,更用于批判性分析;拥有更好的记忆力,更强的思维能力……这些正是开发智力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