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防教育的内涵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所谓国防教育,是指以国防为目的、教育为手段的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⑴国防教育是否深入,关系到国防强弱,而国防的强弱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因此,国防教育在国防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也印证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真谛。
(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想品格、道德规范、心理特征等。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前仆后继的奋勇斗争之中,更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骨,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当代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民族精神素养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高校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社会主义的国家本质决定了高校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首先,国防教育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通过国防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其次,民族精神促进国防教育的展开。中华民族精神也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民族精神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国家和民族产生自豪感。民族精神的培养,能引发大学生更加关心国家的兴衰,增强忧患意识,促进小学生对国际环境的关注,产生对国防教育的渴求,更主动接受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 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其核心内容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担负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凝聚力量,激发当代小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使小学生真正想要成为国防后备力量的主力军。